近300家机构参与、超1000款产品亮相 第十六届深圳金博会

1月9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贸促委、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承办的第十六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简称深圳金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开展。据介绍,本届“金博会”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以“科技 数字 绿色 消费”为主题,近300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将携1000多款金融产品集中亮相,展期3天,至1月11日结束。

本届深圳金博会设置有金融服务、金融科技两大展示板块和金融人才交流对接专区、金融宣教专区。无论是数字人民币智能货柜这样的“黑科技”、深港金融合作这样的“大战略”,还是“金融明白人”这样的“小萌娃”,都将在现场得以充分展示。展览之外,本届深圳金博会还将通过专业论坛、项目路演、互动体验等丰富形式,为企业搭建合作对接、招才引智、促进交易的专业平台,助推深圳金融业持续奔涌向前。

1000多款金融产品 展现金融服务“软创新”

近几年,深圳金融业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很好地发挥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

2021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4739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的15.4%;两年平均增速达8.3%,位居一线城市首位,为全市GDP迈过3万亿元大关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金融业也为全市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辖内77家银行、52家支付机构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减负,全年累计为446.93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降费让利18.40亿元。

本届金博会期间,近300家金融机构将系统化展示1000多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许多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将集中亮相,如华夏银行的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中国人保深圳分公司的电梯“速援保”、幕墙保险等。现场还将展示各式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如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业首笔境外可持续发展(ESG)挂钩银团贷款、招商证券的绿色金融相关企业金融服务等。

此外,此次产品、服务展示还涵盖科技/科创金融、普惠金融、“专精特新”服务、外贸金融等诸多领域,通过这次金博会,带市民先睹深圳金融业的创新成果。

200+金融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从1980年至2021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约2万倍。在助力深圳经济发展中,深圳金融“长袖善舞”,书写一个又一个奇迹,为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而科技,便是这股动力与活力的源泉。从区块链电子发票到数字人民币红包,深圳金融业多次“先行示范”;从行业内最大的云平台——平安云,到“鹰眼”“虫洞”风控系统,深圳金融业持续走在行业前沿。

为系统展示深圳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本届金博会特设“深圳金融科技成果展示区”,邀请金融科技相关科研院校、企业、专业机构全方位展出金融科技创新技术成果、产品应用项目和应用场景,200+科技创新成果届时将集中亮相。

近2000个优质岗位虚位以待

本届金博会特别设立了金融人才交流对接专区,为深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搭建高效精准的人才流通平台。截至目前,已有国信证券、长城证券、招商期货、中国人寿、宁波银行、泰康人寿、中信期货等90余家金融机构报名,将在展会期间提供超过2000个优质岗位,涵盖技术、业务、管理等领域,不仅有行业分析师、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等传统金融岗位,也有机器学习研究员、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新媒体运营等“新金融”岗位。

目前已有来自英、美、澳等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知名学府的海归人才,国内高等院校博士、硕士、应届本科毕业生、金融从业人员等应聘者踊跃报名。

多种类金融惠民互动活动等你来体验

据了解,本届金博会上有大众关注的金融风险防范展示、金融宣教等内容,帮助消费者建立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正确认知,引导理性投资。展会现场将提供各项金融“微服务”,满足观众财富管理和金融服务便利化等需求。

最萌金融消保卡通IP形象“小明”“小白”将现身金博会,他们将以动画、海报、表情包等好玩有趣的形式,带来最新的金融知识宣教作品,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助力金融消费者“知金融理,做明白人”,共同守护市民的“钱袋子”。

7场专业论坛探讨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

据介绍,本届金博会展会期间将举办7场专业论坛,包括资产证券化与REITs高峰论坛、新湾区 新经济 新金融——大湾区数字金融发展论坛、第四届国际保理和供应链金融大会第七届中国商业保理合作洽谈会、深圳金融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等,将围绕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创新等热门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交流;通过政策宣讲、成果展示、圆桌对话等形式,从不同维度和视角系统性地推介深圳金融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展现深圳金融业的产业优势、优异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政策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深圳金博会除了展示深圳本地的金融成果之外,英国、阿联酋、德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香港、珠海、东莞、哈尔滨、吉林、赣州、中山、南京等城市也将派出专业机构参展,同时组织了当地专业观众团组到场观展,现场对接供需,助力深圳与各地企业互通资讯、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黄凤燕)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