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直播【2】:“政府+市场”的模式是最优的选择
跨年直播:“政府+市场”的模式是最优的选择
所以到这个时点上,我通过中枢市场化转型,日本的崛起,韩国的崛起,当然也包括新加坡的崛起,它是一个普遍案例,在40年这么长的时间内,由政府加市场的经济模式驱动下的东亚主要经济体都是非常成功,日韩已经是发达国家,中国现在也是将快速继续成长。
用枚举法罗列的数据,证明正中国现在运行的也就中国银行股所依托的中国特色的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经济的模式具有先天的优势,它造就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成功,但是这个仍旧不能消除市场的担忧,因为市场它会这么反击你。

苏联曾经创造过持续18%的增长率但是最终也崩溃了,所以过去成功不管多么时间长,但是你不能证明未来你还会这么成功。
这里面我想跟大家讲一个逻辑关系,你如果用枚举法哪怕你把全世界的儿子和老子的年龄统计了,你说看全世界的儿子的年龄都比老子小,全世界的老子的年龄都大于儿子,在这种情况下你仍旧证明不了儿子的年龄小于老子,老子的年龄大于儿子,因为枚举法是证明不了未来的,你想让一个观点成为普遍真理,你要证明他现在有效,将来也有效。
如果你证明不了将来,你就证明不了这个规律,而枚举法是只能证明将来。所以你列出了这个所有经济体都靠市场加政府成功了,它证明不了将来还可以超过,这就是市场为啥在银行数据好转,它不估值修复的原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证明证明儿的年龄比老人大,应该是这么证明说所有的儿子都是在老子已经出生之后才能生出来,如果他没有一个提前存在的老子,儿子是生不出来的,因此理论上所有的老子都比儿子大,这样就证明了,所以证明科学真理有的时候不能用事实,虽然事实很重要,但要用逻辑要揭示他。
下面我再用一种逻辑来证明市场担心银行不发生估值修复,是因为中国经济体制中包含着一种危机,那么现在事实证明40年都普遍超过,中日韩都超过,新加坡都超过,但他现在告诉你,未来你不一定能成功,日本不是趴下了吗?所以现在我们就用逻辑来证明,从枚举法走向道理分析。
那么为什么即便从未来的视角看,支撑现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政府加市场模式,仍旧是一种具有优势的可以继续成功的模式,它的证据在哪里?它的证据在这里,大家看互联网经济是据说被称为第几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被打残是因为工业革命落后了,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大家是否看到是这样一个事实?

中国和美国在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并驾齐驱,与此同时,欧洲在整体经济水平制造业水平高于中国的情况下,没有和中国一样,互联网企业崛起,互联网经济崛起,日本也没有互联网经济崛起,人口大国印度也没有崛起,真正崛起的互联网强国是中国,而且中国在某些领域超过了美国,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超越了美国,所以这是个客观事实。
于是我们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就是中国社会模式优势的重要证据之一。因为在中国的政府加市场的经济模式中,包含着一个纯市场经济,在中国政府加市场的经济模式和经济体制中,包括着一个纯市场经济,或者这么说,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到经营环境,经营生态与美国的互联网产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生态百分之百一样。
换句话说,中国是有国有企业的,是有政府调控经济,政府参与经济的,这个跟美国跟欧洲不一样,但是在政府参与在国有企业存在的中国经济模式中,实际上它是一个包含这个独立的纯市场经济,大家明白不?
具体到互联网产业,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经营环境和美国互联网经济经营环境,如果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话至少是一样的现象,在中国的经济模式中的的确确有国有企业垄断,垄断了石油、资源、电信、金融这种垄断,它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底座,作为一个支架,在底层支撑了一个纯市场经济。

我不清楚大家能不能看到屏幕,在屏幕上我画了一个图,这个图里面把中国的政府加市场经济模式,实际上可以一分为二,大家看国有企业是真垄断的,但是国有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基础产业,国有企业不是遍地开花的,相对的是集中在底层基础产业,石油、煤炭、电信、金融,大家可以再想一想,那么它垄断以后,它实际上是给中国的市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且是低价格的环境。
大家学过市场经济,说反垄断法,所以要立法,是因为一些企业垄断以后提价压榨消费者,那么我们看中国的国有企业其实也是垄断的,电信也是垄断了,银行也是垄断了,石油。请问大家,银行虽然有4200个主体,但是它也基本上是国资垄断,在垄断了信贷之后,他给他的消费者提供商品,商品是涨价还是降价?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垄断了通讯以后,它的互联网接入价是涨价还是提价?
实际上我们如果实事求是的分析看,中国的国有垄断企业在获得垄断定价权之后,绝大部分是降价,他为什么要降价?国有企业垄断技术产业所支撑的纯市场经济提供廉价的要素,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
这个就是刚才日本的《战后日本经济史》总结的,利用举国体制控制也就是垄断,如果你不垄断控制,就是财阀和总统天天打架。
所以我们看说中国的银行应该按破产价估,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是跟美国不一样的,有政府,有国有企业,而且国有企业还是垄断的,所以是利空,所以是应该按破产价估银行。但实际上大家抽丝剥茧的看中国的国有企业他的行为是垄断之后降价销售。
中国铁路总公司现在很多穷乡僻壤的铁路就几块钱,坐100公里就十二三块钱,为什么?因为是为穷人修的铁路,是存进社会发展的,这个就解释了中国的政府加市场模式不是使银行受损的,而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
但是这个时候大家就有一个疑惑了,你看中国的垄断以后它是压低价格,银行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而且大家看到了银行这几年就是压低利率,全球的利率是上涨的,它还在压低。
国有企业的垄断是人畜无害的,是无害于市场经济的,是无害于腾讯阿里的,在国有企业垄断的情况下,中国包含纯市场经济,纯市场经济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几乎超越美国,这个就是证明市场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是互相不干预的,国有企业是支持市场经济的,其实大家知道吗?
在西方基础要素的石油资源也都垄断在某些企业做,只不过它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垄断以后是整体价格,国营企业是降价的,所以中国政府加市场是有优势的。
于是问题来了,很多人就担心上了,这家伙国有企业垄断了,还要降价支持市场。实际上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银行投资人已经感受到过去三年就是银行让利实体。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又担心了,在这种体制下,虽然对整体经济有好处,但是会不会因为让你把银行给让穷,大家看看,这个是我统计的2020 2010年到去年到中美15家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长数据,从10年到现在大概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美国前15家市值上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的净利润的曲线图,
从11年中国银行业在过去10年的复合增长率是10%,美国同期增长率是9%,大家说中国只比美国高一个点的复合增长率,你看的表面了,你知道08金融危机后,经过美国量化宽松之后,美国银行业处于什么周期吗?利润增长周期,08金融危机后进入2010年,美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全面好转,不良率关注率大幅下降,计提大幅减少,净利润是属于美国最好的一个阶段,而同期10年到现在的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状态与美国完全相反,恰恰遭遇了严重的资产资料爆发。
在这个阶段中国银行业是个下降周期,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过去11年中国银行业10%的复利和美国同行9%的复利对比是中国银行是用衰退期和美国银行业的成长期对比的事实就告诉你,以促进社会和制造业发展为一定目标的中国银行业,它的盈利能力超过了纯私营银行,超过了那么在超越过程中就有一个够本质的观点,就是银行业的成长性和未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正相关,只要这个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银行的利润就越高。
由政府加市场的经济模式下,银行的经营战略中不视为纯唯利是图,而是兼顾社会利益,适当压低贷款利率的模式,是促进GDP增速的,这就是中国、韩国、日本用举国体制政府加市场实现经济腾飞的一个历史事实。
所以一个国家的银行不以纯唯利是图适当兼顾市场和社会利益,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
现在的事实就是社会发展体现为GDP增速,刚才的比较重,集体银行的净利润增长和GDP增速是强相关的,中国银行业的在衰退下降周期的成长速度超过了美国银行业,实际就是因为中国的GDP增速整体超过美国银行业,按照超过美国社会,而中国GDP增速为什么能超过美国社会?一是中国起点低,二是坚持政府加市场的模式,提高了效率。
而这种政府加市场的模式过程中就要求银行让利,这种让利在疫情中特别凸显,但实际没有疫情也是让利的,一到让利大家都说利空,错了,你看着浅了,你那是鼠目寸光,让利导致了社会GDP增速的提升,增速的提升根本有利于银行。第二点银行在金融体制的地位,美国的银行不是美国金融的主要支柱产业,美国金融是资本市场,所以中国的房价不能跌,为什么房价不能跌了?很复杂,因为中国靠底层房价进行信贷担保。
第二,美国的股价不能跌,为什么?美国股市的金融货币资金全主要2/3来自于股市和债券,所以一个国家如果完全靠银行的话,这银行就完全享受了社会GDP增长带来的红利。在美国银行是个小弟弟,他不是主要的银行承担社会责任,不是导致银行受损,这是表面看问题,银行承担社会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只要社会持续发展,GDP增速提升,银行就增加,银行银行就净利润增速,所以大家都看短浅了。
今天是跨年直播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我讲的你看已经完全脱离具体的标的,具体的事件,具体的行业,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本质优劣上来,体制的优劣,因为银行10年都低估,他根本不是拿经营数据恢复能唤醒的,他要论证终极的底层的。
那么讲到这儿了,中国的政府加市场模式,它体现出一个大政府,对于这个大政府的西方也是反对的,认为大政府有害。
我讲一个事实,自秦统一以来,我们中国就一直是大政府,而在秦到清朝的中期鸦片战争之前,我们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从秦朝到清朝中期,中国一直领先世界,其他文明2000年左右,你看长城、运河、唐诗、宋词、哲学,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文化上都秒杀其他文明,我现在离京杭大运河的源头300米,我每天工作闲暇到楼下走两三百米就可以到达京杭大运河的源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工厂,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要用几十万是不是百万民夫挖掘,没有强大的政府能组织起来吗?能组织起来不能,所以政府加市场里面,首先它包含一个纯市场,同时它包含大政府,大政府不是罪过,中国就是靠大政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领先于世界其他任何一个文明,这是事实。
我们再看西方的小政府是欧洲中世纪严重落后的根本原因,我们把这张示意图的背景锁定在欧洲中世纪,也就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了,那么日耳曼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许多大小不同的国家,就是我们图片上所示意的这一曲这一片区域。
那么其中的这一个就是说国王带领着5000人的军队,那么他在开疆扩土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一些领土赠送给自己的一个部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图片上拥有1000人军队的大领主,大领主需要效忠于国王,向国王上供以及替国王作战。
那么大领主也拥有自己的一个追随者,也就是图片上这些密密麻麻的人数不等的小领主,小领主的人数从十几人到几百人不等,那么小领主的责任有哪些呢?小领主只需要向大领主履行作战的义务,他并没有向国王履行任何的义务。那么我们这就完整的了解到欧洲中世纪某一个国家的统治结构,我们从这种统治结构上来看的话,欧洲中世纪的国王权力此时此刻是非常的不稳定的,因为小领主并不直接听命于他,那么他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他对大领主的控制程度。
那么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具体案例,假设一下我们图片上所示意的这片地区共有1万民众,那么此时国王下一个指令,就是说我们现在要挖一条大运河,或者说我们要修筑某一项工程,那么实际上这1万民众当中有可能有很多人都不听从国王的差遣,国王最终能征调到的人只有4000人,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这个项目推行不起来,或者是工期太长远。
那么我们对比一下同期的中国修筑出了万里长城,只需要皇上一声令下,那么手里头就可以掌握全国的一个资源,去调拨建设这样的一个万里长城。那么在同期的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统治下,所导致的针对某一项目的具体的结果差异是巨大的。
那么我们总而言之,欧洲中世纪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它这种国家更像是一个松散的封土集合体,国王的权力非常的小,更像是一个领主比领主大一些的领主,因为领主统领1000兵力,他也只是仅仅的比领主多一些兵力而已,那么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欧洲的小镇,欧洲中世纪的小政府体系,它的同期的比较一下欧洲的国力是非常的落后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特别好奇,就说欧洲整个处于在中世纪这样一个落后的制度统治下,如此弱的国力是怎么导致欧洲后期的一个崛起?我们再来看这张示意图,这张示意图示意的是欧洲的一个城市的兴起。
我们再来我们来看一下,欧洲的城市当中有领主,有国王,那么在他们的土地领地当中,有一些商人,有一些工匠,还有一些奴隶农奴逃离了他们的控制,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城市的雏形,他们在这个城市的雏形里头进行自由的生产贸易,自由的一个生产,自由的贸易,因为他们此时此刻属于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并不受国王或者是领主一个努力的统治,能自己去判断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形成了一个最初的市场自由竞争的雏形。
那么在这个过程市场发展的过程当中,爆发了商人代表的商会与领主之间的一个冲突,他们在争论在争夺这样的一个城市的自由权和自治权,最终在这一番争论下,国王和领主的权力被大幅度削弱了,他们有一些权利甚至完全丧失了,比方说从国王那里逃出来一个奴隶,那么他躲到了城镇当中,只要在城市当中生活满一年零一个月,那么它就可以恢复自由身参加自由的市场贸易和自由的生产。

那么城市的这种获得了自由之后,就人们在城市当中不断的生产贸易,就完完全全的导致了欧洲未来的自由的市场竞争的这样的一个形成,也为欧洲以后的强大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