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二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
国有企业作为承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不断推进所有制改革、积极发展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大抵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放权让利阶段。本阶段改革选择了利润留成制度、两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形式。这些改革的特点是在不触动政府对国有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逐步向企业下放经营权,并从经济利益上调动企业内部人的积极性。
实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开始出击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多元化产权主体,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阶段。国家对国有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主要在安全性、公共产品、自然垄断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若干重要企业保持控制力。对于其他属于竞争性的国有企业则应抓好重点,放活中小型企业。
目前国有企业已经从原来完全依赖政府的行政附属物逐步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尽管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面对各方面的挑战,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实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把控国有资本进退并非是依靠企业规模大小,而是主要从企业所处行业的性质来区分。对于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应该有效控制;对于竞争性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应该逐步退出。
二是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受所有者权益,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是对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当然,这其中还要彻底解决政企分开和产权关系明晰化问题。
四是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当前可选择引入年薪制、奖金和股票期权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最优报酬计划,完善对经理人的激励机制,试行吸收新分享经济思想的员工持股制度。
五是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一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逐步增加研究开发费用,掌握高新产业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从制度上对技术创新行为实施有效激励。
六是以改革促管理。应努力抓好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报表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职工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